我在南京的这十年
上周吧,无意中在新闻网上看到“我在南京的成长史”征文活动启事。不怕大家笑话,当时一看到“我在南京”、“成长史”这些字眼,我就特别激动。
于是,我问旁边的儿子“我能参加吗?”没等儿子回答,老伴在旁边插话道:“这是年轻人的事情,你个老年人跟着凑什么热闹!”我就不爱听他这话,瞪了他一眼。老伴好象脾气也上来了,继续说,“你瞪我我也要说――你多大了,你来南京是成长吗?说衰老还差不多你!”“再说了,你来南京时都退休4、5年了,你能干什么?你不就是养老来的!”女儿可能怕我俩又吵起来,赶紧打圆场,说“那妈来了还做生意呢!”这时,终于听见儿子说话了,“妈,我支持你写!反正,我觉得这些年你变化挺大的,越来越像个南京人,比我爸老顽固要强――”
见我脸上笑开了花,而老伴脸色越来越难看,儿子又补了一句,“爸,你也可以写啊,你又不比妈写得差!”“现在不是说,‘公民社会,共同成长’吗?我觉得大家都可以写,都要写啊――”儿子最后的话也最终促成了我这篇文字的诞生。
缘起
2003年3月份某个上午,我正在扬州店里忙生意,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儿子从南京打过去的,电话很简短,准备买房,一房一厅的,16万多,带户口。我当时就只有说“好、好、好”。放下电话,老伴问我什么事,我说儿子买房转户口,真好。老伴又问那要多少钱,这下把我问傻眼了。因为从接到电话开始我一直想的就是儿子户口可以转到南京了,这是儿子,不,应该是我们全家这些年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值得高兴!不过,再想想买房的钱,我们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晚上,我们就把几天的营业款拿出来,又临时找批发站的老板借了点,凑了10000块。第二天就通过银行电汇了过去。2004年春节,儿子请我们去南京新房过年。我们既骄傲又兴奋。但来了以后,特别是儿子带我们逛街、旅游、在新房里憧憬未来后,我们的心情却越来越轻松不起来。新房很小,只有40多平米,不及我们老家的1/10,没钱装修,还是水泥地面,房间除了一套木质沙发、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套折叠的饭桌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再就是每月要供楼,差不多要1000块,而儿子工作又不是很稳定……
大年初二,老伴把准备开年进货的1000块留给儿子应急,我们就匆匆赶回扬州。在车上我们想好了,回去就把手头的几个店子转了,然后,带上钱来南京和儿子、女儿会合,以后就是吃糠咽菜,也要一家人在一起!
2004年6月,我们把扬州的店出奇顺利地转了,然后,带着近4万元积蓄来到了南京,一晃就是十年。
重新创业
也许是在扬州生意做得太顺利,也或许是生来就是劳碌的命,我们在南京歇了不到两个月就闲得不行,并吵着要开店做生意。当时,小区还在建设当中,入住的业主很少,周边居民也不多,如果按扬州做生意的经验,根本不适合开店。但一想到儿子的房子、户口以及我们家美好的明天,我们不管不顾,在小区第一家菜店手上租下一个10平米不到的临街铺尾(大铺面隔出的小铺面,但没有厨房、卫生间),做起了糖烟酒日用百货的小生意。2004年8月,我们的“老张”五金店终于开门营业,既算是做回了老本行,又算是我们来南京后的重新创业。
因为与店主生意有冲突,在她生意终于有起色之后,第一个后悔就是把铺尾租给我们,想到第一个要对付的也是我们。
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生硬,内心更是充满了较量的欲望。终于,我们抢在她把店盘出去之前把她隔壁的一个五金店接下来了,当时的想法就是我用两家店把你夹在中间,看谁比谁厉害!很快,她把店盘出去走了,旁人以为我们胜利了,其实只有我们心里最明白,她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一来她开店最早,真正赚到了钱,二来当时生意看上去还红火,盘店时卖了个好价钱。还有就是,随着附近楼盘逐渐入伙,大的商店开始一家一家出现,生意马上就会不好做了。果不出所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生意包括盘下她那家店的新老板的生意都越来越难做了。加上年底两家房东不约而同要加至少30%的租金,我们也终于熬不住了,开始抱怨并反复催促儿子出去重新找铺位,准备“重打锣鼓另开张”。
黯然歇业
2005年6月,我们把两家店搬到了几公里之外的南方花园,虽说铺位比以前要大、位置又好,刚开始生意也还不错,但06年以后,随着天略装饰、锦华装饰等公司的陆续进驻,我们的生意一落千丈,加上房租一年一年的涨,生意已经基本难以为继。无奈之中,06年把五金店空铺转了,然后两店并成一店,由于空间太小、货品根本摆不开,购物环境也差了,以至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那段时间真是难熬,甚至看不到一点希望!当时,老伴还想趁着铺位位置好准备高价转空铺,然后换个地方再重来。由于生意普遍不好做,房东一直催续签合同,老伴就是拖,希望打个时间差。最后却被一家24小时便利店钻了空子,提前与房东签约。07年3月18日,合同到期,再也拖不下去了。儿子临时叫来两台大车,把剩余的货品打包运到市内的新家暂时存放。当时希望换个地方重新来过的两家店也终于黯然歇业。
就这样,我们轰轰烈烈的来宁4年多重新创业史也至此画上了潦草的句号。
平淡而充实的退休生活
虽说98年我就办理了内退,但真正开始自己的退休生活还是在2007年下半年以后。当时,只剩一家五金店,附带给旁边几家餐馆供应一些烟酒,主要是晚上忙点,白天根本就没生意。我又不像老伴没事喜欢看个电视,喜只欢看报纸,还总是闲不住,儿子就说,“妈,你多想想怎么做菜吧,到时候我给你拍成照片,帮你投到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去,说不定还能刊登出来呢――”这话让我动了心。就这样,从07年开始,在儿子的帮助下,我先后在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家庭》版等发表半版、整版美食文章十数次、自创家常菜几十道,还被编辑错爱,称我“她想成为民间美食家”。现在想起来,这段“梦想成为民间美食家”的日子也是我来南京后最充实最开心的时光,也是此后平淡而充实的退休生活的美妙开端。
这以后做菜成了我的最大业余爱好,它不仅逐渐冲淡了生意失败的苦涩回忆,而且还让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开心和喜悦。譬如大版面的文章极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不菲的稿费正好贴补了家用,家人直叹口福越来越好,而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之后,我还和儿子一起去做义工,帮助那些偏瘫截瘫的重度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每次看到他们满脸的喜悦,我也感觉很欣慰很欣慰……
今年春节,女婿为老伴介绍了一份保管的工作,工作很清闲,见场地里空地很多,我们又闲不住了。于是,我们挑土弄了几块地种菜,谁承想,竟然越种越上瘾,以至于现在已经开辟了十几块地,扁豆、旱菜、菠菜、生菜、麦菜、丝瓜、苦瓜、冬瓜、土豆、白萝卜等应有尽有,除了自己、儿子、女儿家吃之外,还可以送人,在蔬菜价格疯长的今天,竟然又领了一回“都市菜农”的风骚!
结语
现在,有时间,我就想,“十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一个人漫长的3600多个日日夜夜,还是时间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也是也不是。说它漫长,那是因为想起当年早上七八点开门、凌晨二三点关门的无奈,睡在由啤酒箱和门板搭成的床上的辛酸,以及赊货的人突然不见了的欲哭无泪等,依然觉得后怕,而说它短暂,则是觉得这些事并不久远,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还有,在南京这十年,我成长了吗?
我的答案依然是:也是也不是。说“不是”理由很充分:做生意失败,没有什么积蓄,感觉越来越帮不上孩子什么忙等。譬如在内地做生意时,儿子买第一套房时我们还能资助10000块,但来南京后,儿子二次置业、买车,我们却连当年的10000块都拿不出来等等。说“是”理由很不充分,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觉得值得一说:一是我们没有在南京混日子,来深十年我们坚持做了整整4年的生意,直到关门大吉;二是我们虽然没有能力资助孩子,但我们也没有靠孩子出钱养活,我们自力更生,光荣得很!第三,这十年来特别是不做生意这两三年,我们感觉心态一直很好,而且越来越好。
譬如从刚来时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赚钱,别的事什么都顾不上到慢慢觉得钱不是最重要的,而家庭的幸福才更值得自己去付出,从围着灶台转,为过好自家小日子绞尽脑汁到尝试着走出家庭逼仄空间,去参观雪龙号、逛高交会,去穷开心,从打发无聊的退休生活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来深后一直受人恩惠到去做义工帮助别人,感恩这个城市,感恩这个变革的时代。
最后,我还要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和老伴随迁南京的申请派出所已经正式受理了,再有半年或一年,我们就都成为南京人了。这个不叫“成长”,但比“成长”要求更高,因为它会和正在以一个国际性现代化的先锋城市来要求你必须马上迅速地“成长”!呵呵……
本文链接:http://www.51meiju.net/html/news/6916.html
本文标题:我在南京的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