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装饰公司哪家最好?
【背景】:今年南京的家居市场从4月份开始遇冷,那么作为天天跑市场,与市场零距离接触的媒体记者,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记者们觉得家居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积极应对变化?记者们有哪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焦点家居网邀请了南京三家主要平面媒体的家居记者一起大话南京家居市场,以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来解读市场趋势。
【主题】:媒体记者如何看待现在南京的家居市场?对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有何见解
【时间】:6月17日上午10点
【地点】:搜狐网?焦点家居直播室
【参与记者】:
《现代快报》经济专刊记者 王燕
《周末报》家居部主任 虞启忠
《南京晨报》房产家居部记者 许崇静
焦点家居网家居记者 邓珍芝
市场遇冷是否顺理成章?刚性需求何在
【邓珍芝】:大家好,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各位同行来到焦点网的直播间,今天大家来聊聊南京市的家居市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希望我的抛砖能给大家引玉。大家来分析一下市场,对一些事件发表一下自己看法。
《周末报》家居部主任 虞启忠
【虞启忠】:这段时间我们在外面跑,现在家居行业的冷是寒气逼人,我们也深入到小区里面看了一下,这个冷不光是企业真实地感受到,到小区面看一看,发现要装修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家居行业的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从房地产行业来看,去年交付的房子还不少,可是装修的量却没有体现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冷?我在采访中间也问了一些人,确实存在几种现象,当时都说南京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很大,从目前来看,炒房的人是这样的想法,我也问过他们,为什么以前你房子以前要急着装修,以前装修是卖到好价钱,现在装修卖不到好价钱,因为原来两万块装修,卖房时就要报八万块钱,但现在消费者都比较理性了。所以他们现在不愿意装修了。现在什么都在涨,还不如手上留点流动资金,可以去自由支配资金,所以导致市场很冷。在寒冷的时候,我们装修公司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冷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解决的方法?一冷全部都冷,这是不正常的。
在南京尤其明显,我最近也看了一下,苏州、无锡、上海、昆山、杭州、绍兴的房价也都在回落,但装修并没有大幅回落。这种现象既然已经存在,我们装饰企业有没有考虑过,自救的方式。我昨天也跑了很多的企业,他们对这种市场显得很无奈。我觉得像地震这样的大灾难,都能够有那么多的方法去应对。但是家居市场没有解决的办法,好象是上游的房地产市场不行了,家居市场自然就不行了,大家都觉得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有自救的举措出来吗?不光本地的企业,外地的企业也有。像意德法家它这个时候进入南京市场,能否挑起高端市场?实际上高人群这个时候,普通消费人群装不起房子,他们应该很有能力装修,但是高端人群在哪里呢?好象突然之间销声匿迹了。
《南京晨报》房产家居部记者 许崇静
【许崇静】:我跑了这么长时间市场的感觉,今年的4月份开始,好象市场突然一下淡了,就三月份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但是4月份立马就淡下来了。家装企业也分析过这种原因,主要还是归罪于房产。那我就问过他们,为什么07年出现这种情况,他们讲这是应该是有个滞后性,好象是从07年9月份以后,房地产市场就开始下滑,一直到今年的4月份装修市场就体现出来了。到了5月份,尤其是地震以后,市场可以说是惨淡了。很多公司搞展会、推介会等等各种活动,都没有客源,就是不管用什么方式去搞活动,都没人。很多的公司也是很纳闷,以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而且以前好象也没有出现过,一个小区会出现这么多的公司摆场子,基本上能去的都去了,不管派不派人,先把海报贴上,宣传单贴上,应该讲家装公司目前促销的策略还是比较老套的,要么打电话,要么短信,要不就网络上炒作,就是说没有什么更吸引人的,没有太好的办法。 #p#分页标题#e#
在跟装修公司的沟通过程中,很多人反映,整个行业的未来在什么地方?东易日盛的人也讲过,以前产品作为他们主打的项目,怎么讲,我感觉传统的半包、全包模式已经没有什么业务了。现在逐渐地在自产自销的感觉,我感觉把主材拉进来以后,利润点会多一点。因为说实话随着人工费的不断增加,还有辅材的价格越来越透明,所以利润越来越小,也就只能从主材上赚取利润。现在一些企业开始自救,但不知道效果怎么样。科宝博洛尼的模式应该讲是比较新的,目前至少看来不是很理想,很多人也是这样分析,他是产品带家装的,所以这个模式上不太适合南京本土。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模式吧,给南京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本来没有样板房的,他是第一个带过来的。所以说怎么讲,我觉得7、8月份是一个洗牌的时间。尤其是中型企业很有可能被洗掉,如果不求变的话,我估计他们肯定会洗掉。
反而大公司和小公司会生存得很好,影响不会太大,大公司很快地可以收回来,小公司本来就不靠广告,一个月做个十套以内的他就够了,他也没有什么成本。我就觉得尤其是中型的公司很危险。我目前了解的情况就这么多。
《现代快报》经济专刊记者 王燕
【王燕】:我觉得这个市场淡大概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因为去年下半年的几场展会,反馈来的信息,大家预期很高,但是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市场的转淡已经有迹象了。今年4月份开始,业务量有一个猛的下滑,从两次展会可以看出来,效果非常地差。我觉得这个不是展会本身组织方有什么问题,而就是市场的原因。这个市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我觉得我们很难得出一个结论的。都说是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前一段时间的地震,但是我觉得不止是这么简单。我觉得像物价的上涨,在这种大环境下面,我觉得我的消费需求就得到了一定的抑制,就是不会那么冲动地就去消费了。但是我觉得一些刚性的需求还是有的。就比如我现在要买房子,那我如果装修的话,那也是顺理成章,不会受影响的。我觉得刚性需求的开发,是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转机。
我现在在考虑的问题,因为市场淡已经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媒体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怎么样来引导这个市场向比较好的方向发展。这个企业究竟如何来自救。我是觉得很多家装公司,因为一直在跟他们接触,他们面对这种现状,就是有一些手足无措的感觉。他就不知道应该是怎么来做,他除了抱怨,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能他们在想的是如何来做活动,做什么样的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我觉得这种想法本身就不是很正确。
我觉得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做一些表面工作是没有用的,我觉得你不如把内功练好。其他的你要寻找一些新的模式,新的利益增长点。比如说像前两年房地产市场是比较好的,那那种情况下,你做新房的装修是非常赚钱的,那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付量和开发量都是有所减少的话,那是不是引导一种新的装修观念,现在提的二手房装修,其实还是针对买二手房的消费者来做装修。那为了保证和提高生活品质,是不是可以倡导这部分老房客户来装修。我觉得旧房子的二次装修,这块的市场可以来开发一下子。市场就不止是我们看到的市场。再包括你企业的转型。 #p#分页标题#e#
像现在南京的家装公司,我觉得还是同质化太严重了,你的定位包括你的特色都不够明确。比如说前几天我跟一个家装公司的老总在聊,他是在做网络家装公司,我们就在探讨像东方、金鹰、德基、大洋他们的市场定位是很明确的。而家装公司想一想,一些小的“游击队”可能就相当于像环北、金桥这样子的,像中间的一大块是没有一个定位的,所以消费者就会东比西比,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我觉得趁着市场是这种状况,你能马上扭转这个局面是很难的。你如何在这段时间一方面苦练内功,另一方面找准自己的定位。我觉得像美庭在去年上半年,五六月份就陷入一个低迷的状况,然后一直到九月份开始做套餐,我不否认会对他原来的定位有所影响,但是他能够吸引到他的目标消费群。就是那天我们在聊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就跟超市有点像,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方向。我觉得家装公司可能更多的还是要找准自己的方向。
【虞启忠】:就是真正到洗牌的时候就重新定位,然后回归,把虚幻飘渺的概念炒作全部都要重新并起来。
【王燕】:很多公司面临这种状况的时候,都找我们来做活动,怎么来吸引消费者。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他公司的运营是需要现金流的,但是我觉得表面的现象,是治标不治本的。
小规模家装公司的生存之道
【邓珍芝】:最近我也采访了一些小的家装公司,现在这个市场上一些小的公司反而生存得蛮好的。他们就讲,他们一个月大概能接七八个单子,他们觉得活得很好,非常地滋润。是不是现在这种市场上,反而有一些消费人群,会因为种种的原因,而倾向于这些小的家装公司?
【许崇静】:其实我是这样看的,我跟一个装饰公司聊过,“游击队”跟品牌装饰公司应该讲,虽然价格上差别比较大,但是做出来的活没有太大的差别。现在一些消费者感觉,我找品牌公司做出来的工程和小公司做出来的东西,感觉也能说得过去。那我为什么不找稍微便宜点的?而且我的风险也低,主动权还掌握在业主手里,一般的消费者就会想,我把钱给你装饰公司了,会不会出现我控制不了你,会不会出现问题以后,我找不到你人了,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出来。我觉得目前的中型家装公司和小型的家装公司在质量和管理方面,应该讲差别不是太大。就说你收那么多钱你要给消费者一个理由,你凭什么收那么多贵。小公司的存活是有很大得空间的,比如他就蹲在这个小区里面,就不走了,比如我说我把张家做好了,有什么问题立马就去解决,消费者看了,价格也可以,那就做了。我觉得这个是他生存最大的特点。
【虞启忠】:现在老百姓经过这么多年来媒体、装饰公司、行业主管部门知识的普及,按道理来说,消费者选择更加明确、理性。恰恰现在这个市场上,选择装饰公司的时候,更加模糊了,更加难做决定了。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有很多做整体家装推介会的,你可以看到每场人都很多,但签单的人很少。但是媒体我们也是引导的一方,现在小的公司和大的公司为什么要回归,因为装修的本质,一个是施工的程序,第二个就是材料。这个时候既然是洗牌,大家重新回归到原点,因为现在市场的情况,不是大公司就活得比我好,但是有一点,他必须要面临一个共同的回归,大公司要总结你在这么多年来,你品牌积累方面的经验,小公司应该考虑我如何再上一个台阶。现在谁是主流谁能做得了主流?我觉得这是在行业里面领头的公司要重新思考的。中型公司他就应该和大公司进行错位,小的公司虽然现在生活得不错,但是你积累的经验毕竟少,你就在要洗牌的时候,借鉴中型、大型公司的经验。
【王燕】:我觉得像刚才许崇静讲的,品牌公司跟小的“游击队”,他价格上差那么多,但是他实际看到的这个效果,未必相差那么多,就是还是要给他一个理由。比如说像品牌公司,他会说他比“游击队”好在哪里?我有售后服务,你出了问题我会帮你来做,然后我有一整套的流程,帮你干这个做那个,但是你说到的,是不是都能够做到,让消费者感觉我花这个钱花的值。我觉得有很多人还是看到的是品牌带来的一些保障和服务,一些值得信任的东西。 #p#分页标题#e#
【王燕】:我觉得消费者选择小型的公司不是因为他是“游击队”才选择,而是觉得他是物有所值,如果有一家品牌家装公司,价格比它高一点,但是服务比它更好一点,各方面都有保障一点,那我相信他肯定选择的是价格更高一点的公司。消费者在价值衡量的时候,他觉得这样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才会选择它的。
【虞启忠】:实际我觉得消费者的心理和企业的心理很重要。
【王燕】:这样的现状也蛮悲观的,也挺无奈的,因为你跟家装公司比较的结果,是还不如选“游击队”。
【虞启忠】:其实南京真正的高端市场,没有出现真正的高端阶层。
【邓珍芝】:这是为什么呢?
【虞启忠】:这就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消费是很成功的消费。而且对整个的行业社会推动作用是很强的。但是目前我们没有看到高端的文化,也没有看到高端的阶层在南京。我们没有看到中端的文化,只看到一些庸俗的性价比。企业现在很困惑,找媒体,我们也只能提供一些信息,按道理他应该找主管部门帮他们去梳理,然后由主管部门去找政府部门做一些政策的支持。像特色公司,美庭的精装修,先期做了这么一个彩点,可能也是无巧不成书的,但是他能做出这种选择,是需要一种勇气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间,材料商的资源就供应给他。还有一些特色公司,像以网络营销为主的,在网络营销中间为什么这么奏效?很多人都盼宜家(
卡子门的家居卖场聚集将会改变市场格局
【邓珍芝】:还有一个话题大家可能也比较关注,大概在8月份到9月份,卡子门会有好几个大规模的家居卖场开业。宜家、红星、月星等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对于宜家的进入非常期待。那么这几家大型卖场聚集在这一带,加上原有的百安居(
【王燕】:像以前我要装修的话,河西可能是我必去的地方,就是那种氛围已经形成了。比如我买东西,新街口肯定是首选的。这还是存在一个企业定位的问题,如果你企业卖场的定位找准了,不会因为大家都在新街口,竞争就会非常恶劣。我觉得不存在竞争恶化的问题,我觉得对消费者来说,反倒是一个好事。可能它带动的不仅仅是几个卖场,可能还会有一些材料商到那边去开一些体验店。可能以后卡子门那边也会有很多大店,那消费者到那边买东西的时候就会方便多了。
【许崇静】:我觉得宜家的到来,应该是轻装修重装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为什么是年轻人喜欢的,那肯定是他的东西很有特点,很有设计感。就说怎么讲呢,他的人群可能就主要锁定在年轻人,而其他周围的商场,他们可能也是时尚感很强,但并不一定是锁定年轻人,也就说他们商场本身应该讲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并不是说大家都一样,好象就是扎堆起来鱼死网破,可能会形成互补,就说我选这个家具,但找不到合适的配饰,但在宜家我能找到,但在宜家不卖这种家具,就专门买小配饰,与家具搭配起来的。我觉得这样会很方便。 #p#分页标题#e#
【王燕】:我觉得家装公司的定位区分还没有明确,但是卖场区分还是比较明确的。我觉得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能够发现差异的。
本文链接:http://www.51meiju.net/html/news/3945.html
本文标题:第三只眼看市场 南京家居记者大话家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