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过去的30年间,你的家又有过几次装修变化?“装修”这个流行的
词汇,已经逐渐从早期的“奢侈”演变为“时尚”,甚至现在的“必需品”。而装修,也从另一方面见证 南京结婚装修
着这30年来的时代变迁。
七、八十年代:装修队的初次试水
“那个时候,装修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家住和平区的唱大妈回忆说,在上世纪80年代,唱大妈就住
在太原街旁,即使家境富庶,唱大妈家要装修,也只是在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们都用石灰水或石膏粉将
房、墙面刷成白色,再用油漆将墙面下部刷成绿色而地面刷成红色。”唱大妈说,至于家具,一般都是由
家庭中有手艺的长辈制作,一般结婚,要打制出三件套:衣柜、酒柜、化妆台,然后再找师傅用电烙铁在
木面上烫上花,再刷上亮油,一间崭新的婚房就完成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早期发展,90年代初期,一部分人开始对装修比较重视了,石灰水升级成了涂料。包
窗台、包木门成为装修的几大重点,铝合金门窗和原色的木饰也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装修方式,早期铝合金
门窗制作和家庭装修队开始悄然出现。
沈阳新饰家装修公司一位有20多年经验的油工刘师傅告诉记者,住房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催生了家装
行业。在当时,家装业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服务还不完善,这却是家装业由零开始,慢慢走向成熟的
必然阶段。
九十年代:千人一面的装修、令人忧愁的售后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普遍的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几乎每家都在业余时间谈论着如何装修。
当时有钱人偏向金光闪闪的住房,家里不管面积有多大,都想做一些罗马柱、复杂吊顶的装修,装修风格
颇为繁琐;而普通百姓则更倾向实木原色的包裹,包门、包窗台层出不穷,而且跟风严重,往往走到一个
新小区,发现楼上楼下都差不多。
然而由于装修行业的不规范,很多装修恶疾也开始产生:低门槛导致的装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装修
队的流动性导致售后服务难以维护,而且又由于包门、包窗台的范例实在太广泛,导致暖气漏水无法修补
、家具变形等问题此起彼伏。
五年前:浓重的风格
5年前人们对于装修的认识提高很快,越来越多的装修资讯通过各种手段传达给人们。人们生活和审
美的多样化,造成装修装饰多样化。欧式、中式、东南亚、地中海、日式、简约风格涌进不同人的家中。
那时装修中听到最多的是“风格”二字,不管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都在拼命地追求当年的流行风格,并把
这些风格用在室内设计中。
对风格的追求让人们忘记了装修房子的初衷,人们把个人喜好体现在房子上,造成房子装修的最大特
点是“浓重”。过分的东南亚、过分的中式、过分的日式……人们逐渐发现这些风格很有特点,但不适合
自己。于是从前几年至今,逐渐出现简中、简欧等装修风格要求。
如今:个性化、风格化成为主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环保材料的层出不穷和设计理念的更新变化,原先的装修思路逐渐被“轻装修
,重装饰”所代替。而一些真正接受了市场磨炼的专业装修公司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沈阳新饰家装修有限公司的设计师说:“以前很多家庭要做非常复杂的客厅背景墙,但现在不少客户
都表示背景墙尽量简化,有的甚至只贴壁纸。而且在整体的装修风格中,个性化、统一风格是最多的要求
相关推荐本文链接:http://www.51meiju.net/html/news/3362.html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30年,家居装修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