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美居网 > 装修宝典 > 产品评测

《我的青春故事》系列访谈之五十六:唐勇、邹磊、王兵谈奋斗

发布时间:2014-02-08 11:21 来源:  编辑:美居网  浏览次数:    [ ]
【导读】: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系列访谈。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青年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人人网和国际在线承办。我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松涛,担任本场主持。 主持
   我爱大庆新闻在线5idaqing,2013装修报价,罗德尼斯内德,mianjujiaoqi,我还活着修改器win7能用吗,快乐宝贝go2012,kiyomi谐音歌词,梦的味道 百度影音,惠民卡盟没非梦专业,优士阁座驾,我是歌手小提琴殷?,我爱大庆在线5idaqing,在线徐州5ixuzhou,东莞卡盟没非梦专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系列访谈。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青年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人人网和国际在线承办。我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松涛,担任本场主持。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都来自企业界,他们都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企业家。首先请他们跟网友打个招呼。

唐勇: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济师唐勇。

王兵:大家好,我是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王兵。

主持人:在今天两位来到我们的现场之前,我们已经对三位,包括没有到场的邹总做了一个专访。三位都是面临挑战,帮助企业取得了成功。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也非常的刺激,很多网友都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我们先从唐总说起。唐总,您在进入南航之初就被委以重任,处理南航委托理财的善后工作。您当时是怎样一个心理状态,是怎样开展这个工作的?

唐勇:这是一个很沉重很久远的话题了。在2004年和2005年的时候,我们发生了国资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违规委托理财。说起来整个过程很复杂,我们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最后为国家挽回了十几亿的损失。个中甘苦很难说。

唐勇: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时和六家证券公司谈判。因为有不同情况、不同标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外处理谈判,对内还要做好稳定工作,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有没有害怕或者是退缩过?

唐勇:没有特别害怕或者退缩,但是仍然会感觉到压力非常大。一方面,从国资委到南航对我们都有一个期望。希望能够把这个事情处理好,能够给公司、个人减轻一些负担,特别是挽回国有资产的损失。另一方面,本身这个事情非常复杂。

主持人:这个状况大概持续了多久?

唐勇:我们最终解决大体上花了三四年的时间。

主持人: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段工作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唐勇:这件事情我们只能说是追回了一些损失。

主持人:王总,您所在的北新集团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石膏板集团。尽管现在看来是这样成功的一个公司,但在某一段时间却被认为是五年内关门的公司。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王兵:我们这个公司主要是以石膏板为主的新型建材。1996年的时候外资全面进入中国。当时市场是全开放的,外资企业随便进来,民营企业随便进来。外资企业进来的目标是要垄断中国的市场。所以当时外资企业提出来,五年之内亏损也要挤掉中国企业。亏损五年,外资企业很有实力,像北新这样的企业就顶不住了。外资企业确实很凶猛,打的北新的价格直线降了一半以上,真的差一点点就顶不住了。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外资说亏损五年把中国的企业干掉,确实有很强大的实力,确实是非常巨大的压力。

王兵:北新建材是经过几代人的奋斗。2004年我接手北新建材的时候开始绝地反击。那个时候我们在中国排到第三位,而且很多年没有得到了发展,利润连续两年下滑。通过八年的绝地反击,目前我们超过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不但没有被他们干掉,反而超过了他们全球的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成为世界第一。回忆起这段经历也是挺感慨的。

主持人:当时您说北新集团处在前三名,排在前两位的是哪家公司?

王兵:外资的。德国、法国的、澳大利亚的,八国联军全部来了。我们打起来也很艰难。但是在2004年之前,1997年、1998年的时候,我去四川西南工作那个时候第一个要面临的是主要的市场客户都被他们占领了。90年代中期,大家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世界五百强的品牌,价格很便宜,有很多东西赠,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当时我们压力很大,但是我们顶住了这个压力。中华民族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坚韧性说说民族复兴。中华民族是苦难慎重的民族,历史辉煌的民族。它有很大的精神就是坚韧不拔。我们能够扛得住困难,经得起磨炼。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不选择跟外资企业一起合作呢?

王兵:胡鞍钢老师昨天讲了一个国进民退的事情。只有中央企业这种大型的企业,才有能力跟大型的跨国公司竞争。美国、日本、法国,中国的企业能进去吗?进不去。每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得是本国的大企业进行全球争霸。首先前提是能够固守本国市场,如果连本国市场都没有了,怎么进行全球竞争呢?谁来固守本国市场?必须有大型的企业承担这种使命感、责任感。他们具备了跟世界企业竞争的本领,才能够固守本土市场,才能够全球争霸。这就是北新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要去做全球争霸。很多西方企业到中国来,打垮了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占领了中国市场制订标准、垄断渠道,最后伤害了经济的消费者,伤害了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核心利益。我们要主导这个市场。我们的核心不仅仅是要固守中国的市场,还要全球争霸,为中国的经济总量的竞争力做贡献。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它是关注到节能减排的。我们做的新兴建材行业,它是关注到中国建筑节能的新的领域。这个领域,我们国家应该掌握发展的自主权。因为中国的建筑量非常大,能耗量是非常高的。我们中国公司应该成为这个领域的主导者,不应该把它让给外国的企业。

主持人:在人生道路上,每个阶段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十字路口。两位老总,当时在你们的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十字路口可能也会很多。在这种选择上,有的是出乎人的意料,有的出乎自己的意料。唐总,当时很多人认为您适合从政,但是后来跟大家的期望都完全不一样。

唐勇:学生时代都完全谈不上适不适合。可能之前朋友看过我在学生时代的经历。我在南京读中学的时候就是当时第一位通过竞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到大学做学生会主席、省学生会主席、全国学生会副主席这个过程一直跟随着我读完博士后。所以很多人觉得,我适合从政。但是后来,我大学毕业以后没有马上去工作,读了研究生、博士。等于先把求学的路走完了,再出来工作。我觉得,倒不是说哪条路怎么选择,其实都一样。但是我当时的一个判断就是,我们还是应该到中国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毫无疑问,在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的经济开放,经济领域无疑是最活跃的领域。对我来说,我们没有下海的问题。我原来也有过到政府工作的机会。在上海,博士后出站的时候,上海市里面也有一些安排,也有考虑。不过我觉得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应该首先到中国社会发展最活跃的那个领域去历练。特别是我自己选择的这个行业是在资本市场。因为我自己觉得在整个经济领域中,最前沿的、和国际接轨最密切的是资本市场。这样一种考虑导致我选择了要在国富和民富的基础上再追求其他的目标。

主持人:您如果要是选择从政的话,可能这条路会更好走一些?

唐勇: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更适合的领域,更容易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随波逐流。我的想法还是希望能到最活跃的领域,去把自己的能力、学习的知识展现出来来证明自己。并且能够吸收对自己未来成长更有用的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很感激我走过的这么长时间的职业生涯的路,对我个人的成长帮助还是非常大的。我说这话并不意味着如果真的从政的话,对我就没有帮助。不好来重新假设。但是我觉得我所从事的工作让我能够更清晰的了解自己,更好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更好的了解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这一点特别明显。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未来就会成为什么样。

主持人:但是很多年轻人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在要踏出校门的那一刻,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不知道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这个决定当时是怎么实现的?

#p#分页标题#e#

唐勇:其实很难的。如果说得玄乎一点是你遵从自己内心的。每个人内心,从学生时代到后面的,一定有自己最愿意做的一件事情,也是自己心中有一盏明灯引导着你往前走。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去观大势。国家发展到某一个阶段上,我们要按照这个大势来判断自己愿意做什么。我记得这些年来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我通常喜欢问的一句话是,不管你原来学的什么,也不管你过去的经历是什么,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你能很明确的说出你最想干的是什么,我就安排你做这件事情,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主持人:还是那句话,听从内心的召唤。

唐勇:对。

主持人:王总,您最初的专业也不是企业管理,您是自动化专业的,学技术的。进入北新集团以后,一开始是做销售。这是因为您喜欢这样的工作,还是对自己原来所学的专业并不是有太大的兴趣?

王兵:我非常喜欢技术。目前为止我品牌的战略是: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我大学的毕业论文是海军潜艇的随动系统的控制,能够更准确的命中敌方目标。每当南海和钓鱼岛发生情况的时候,我就怀念起我大学毕业时的论文。我想如果我坚持做下去的话,能够更好的打击外来的入侵者。我毕业分到北新建材以后,刚好赶上劳资处留下了20人左右帮助做国有企业的岗位工资的测评,测评所有岗位的劳动强度。我被留在人事部两个多月,没有直接分到技术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两个月的缓冲期、思考期。我发现我所在的这个行业是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的,这个产品进入到市场是要替代传统材料的,可以让房子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耗更低,每一个新产品要进入市场都要进行推广。中国建筑行业的能耗占全部内耗的49.5% 。所以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的关键。让更多人了解新兴建筑材料是我们工作的关键。

第二个原因,我想我是刚毕业的学生,我在思考到底是留在机关办公大楼里面、在总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还是去一线学习和锻炼。我有两个多月的思考时间。到一线去摔打、磨炼,对我未来的成长很重要,基于这两个原因,我放弃了技术的开发,转向了新型建材。所以我转型了,进入基层,放弃了留在总部机关的愿望。

我奉劝很多年轻的学生,不一定要追求一毕业进机关、进总部,要想办法到基层锻炼。现在不像上山下乡时代,那个时代整个人是被固定的,调整的机会很难。现在你户口没有在北京,一样可以成为北京的核心人物和灵魂人物。到了基层你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到时一样能够流动到适合你的舞台去。

唐勇:这一点我跟王总有同样的感受。我到证券公司工作以后,那是九十年代中期,金融学的博士不是太多,博士后更少。我记得董事长第一次问我就是你想干什么?到研究部门,还是到总裁办?我提出的要求就是到投资银行部门的一线工作。其实跟王总的想法是一样,你只有到最底层、最前沿,你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市场、了解客户,了解我们能做什么。

主持人:当时这样的选择是不是意味着你去做销售,你的收入比较多?

王兵:真不是。我是1994年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的国企不像今天工资已经相对市场化了。建筑这个行业做销售不光要到各地区跑,更重要的是放下架子。你是乙方,你要站在别人的门口获得一个机会,向用户介绍你的产品和技术。这个技术别人还不了解,你要介绍它。我们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跟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我们刚好赶上第一批不包分配的。这里面每一代年轻人,80后的感慨,机会被70后的抢走了,90后的机会被80后抢走了。我那个时候也感慨机会被60后的抢走了,我们没有包分配了。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从我们那一代这个称号没有了。你要站在别人门口,申请给你几分钟介绍的机会。现在看起来,我今天的成长与这个经历是有关系的。我们需要面临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怕。我不是做企业管理的,后来为什么做了管理?其实恰恰相反,企业的管理都是生产、技术、营销、财务方方面面的集成,你必须要了解一线的情况,你才能做好管理。

主持人:必须要做好所有基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更好管理。

王兵:不一定是每一个环节,管理不是在机关才能做的。在一线也能做管理,一线做生产、技术、销售都可以做管理。年轻人不要担心,不要想着现在到了基层,什么时候才能到总部、总公司、中央去工作。其实中央的领导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

主持人:唐总,您当时也可以选择坐在办公室里面写写画画,但是您一定要到基层去,家里人不反对吗?

唐勇:家里人不是那么喜欢干涉我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出来的。这个行当最辛苦的就是我刚才说的投资银行部门,而且也是乙方。我们既然选择这个行当,也需要放下架子去寻找市场上的一些机会。你只有摸爬滚打,你才能知道,其实在每个行业中都有光环,但是每个行业中都有一把辛酸泪。

主持人:我注意到两位刚才讲了这么多,都讲到了一个关健词,就是坚持和努力。唐总,您坚持进入经济领域,尤其是资本市场。我听说刚到证券公司担任业务经理的时候,其实也不是那么顺利,工作困难也挺多的?

唐勇:因为不懂。我们学校里学的东西更多的是课本上的,而且我们的老师,尤其在八九十年代,他们自己本身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我所从事的领域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所以我们没有多少是能够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或者是有人带我来往前走,基本上靠着我们自己去摸。我们不是说知识没有用,但是学这些知识需要和你的工作实践进行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你怎么样去适应。对企业来说要拿下单子,这个单子怎么去拿。有时候确实不是那么温良恭俭。要把学生的状态转换成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状态,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碰到你说的问题。我还好一点,因为从事学生会工作,人情世故明白一些,但是仍然有一些碰撞。被领导刮鼻子、被领导训斥是常有的事。

主持人:我们看到您现在非常成功的状态,觉得您是一个成功人士。但是没有想到也有被领导训斥的时候。

唐勇:那当然,现在也经常被领导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慢慢积累经验,提高自己。

主持人:是不是我们业务能力提高也是在这种摔打和碰撞中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唐勇:不仅如此,这肯定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的学习。我从最底层的业务经理开始做的,一开始是提包。做到二级部门、一级部门副职、一级部门正职。不到31岁做证券公司的副总、总经理。表面上很快,其实每一步都没有落下。我印象中,晚上后半夜两三点睡觉是常有的事。如果碰到一些项目需要拼的话,我们可能连续几十个小时不休息。毫无疑问,夹杂着跟客户要拼酒。尽管酒量不好,喝两杯到桌子底下的情况也有过。大家别误解,我们搞那么晚都是在喝酒。不是这样的,更多时候是我们在学习。因为这个行业中都是新东西,你不得不每天把这些东西吸收进来。每天的市场也都在发生变化,你要去适应所有的市场变化。我自己回顾下来,从我做第一单投资银行项目,到我今天在南航主管资本运营工作,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跟过去做的完全不一样。每一个项目,其实它都有创新。而这个过程中你不得不去学习。到今天为止我仍然保持这样一种状态,我每天没有在12点、1点之前睡觉的。

主持人:您所说的学习是我每天必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拿起书本和相关的资料?

唐勇: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市场、政策的变化,有知识更新的你必须要去学习。

主持人:成功来的很不容易,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唐勇:大家看到的都是光鲜的那一面,没有看到沧桑的一面。

主持人:王总您现在是北新集团的救火员,多次被安排到陌生的行业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您这样去救火您自己肯定也不会很舒服。您怎么调整这个状态?

王兵:以前,我基本上是每三年左右都要换一次工作。我们是外地的学生,来北京也很不容易。过几年又要到外地工作,过几年再回来。回来之后又去一个新的行业、新的公司、新的领导、新的环境。过几年又调整。每一次调整,首先我觉得我们是一个年轻人,每一次领导让你去一个困难的地方,去一个新的岗位,都是给你学习、锻炼的机会。年轻人不应该放弃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地区、陌生的行业,这对你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会。第二,也是一个责任感。这些年,按照组织安排调配自己的工作岗位。我经过了这么多次之后怎么保持热情?首先是荣幸。公司觉得你有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派你去打仗去。比如说钓鱼岛出现问题了,派哪一支部队去。派你去了,应该是感到荣幸,而不是怎么又让我去呢?第二,你学习的能力。不应该觉得很烦,而应该是很感恩。我自己这些年的成长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工作,包括跟不同的领导学习到的不同的知识有很大的关系。包括你说救火,当你救完火之后能够让你产生更大的信心、自信心、更大的面对下一次困难的勇气。我第一次从北京到外地去,那时市场被人家抢走了。我坐火车去的时候,我就说我来了,我要在一个月之内要改变这种趋势,让市场看到自己的信心。当时做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但做完之后信心大增。我最长的一次出差记录是连续出差两个月。我后来又回北京,没有回到我原来的公司,回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被快ST了的一家公司。陌生的行业、陌生的岗位、陌生的领导环境。等到你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不光学习到了知识,不光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我现在人到快中年了,有任何环境的变化,我都不惧怕。2012年经济形势那么下滑,房地产那么调控,我一点都不怕。我觉得我有信心克服困难。结果我们的效益继续保持跟以前一样的增长。

#p#分页标题#e#

主持人:每次把您安排到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环境,对您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重新学习的阶段。这个时候您的心里不惧怕吗?人都是有惰性、有惯性的。我在一个领域做了三四年,觉得挺好了,顺着往下走。这突然给我甩到另外一个领域,我还要再学习?

王兵:如果你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害怕的话,你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二十几岁的时候你是不应该害怕的。我过了三十又一次转型,去一个新的行业、新的公司。三十岁的时候我基本上有一定的小地位了,也是经理了,当了西南地区的经理。有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客户、成熟的业绩。我在这个领域已经做的不错了,如果再做别的,不是影响我自己吗?那个时候靠责任。所以年轻的时候靠激情。年轻没有激情怎么办?学习的激情,一定时候了靠责任。经过了这些关之后,你就有信心了。这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我就能做好。其实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工作不管是什么行业,唐总的资本市场,是目前年轻人最追逐的热门行业。我所在的建材行业恰恰是看来很默默无闻的。但是每个行业都能做出你自己的成绩。我们现在很引以为豪的是推动生态节能、美丽中国的事业。改善环境的事业,我们做的是比外资五百强质量还好、品牌还好,价格还贵的产品。

主持人:不要挑剔行业、不要挑剔岗位,只要你有热情都能做出来。

王兵:每个行业都能做出花来。包括好岗位和差岗位都是一样。没有差的行业,只有做不好的自己。岗位也是一样。看着这个岗位很好,那个岗位很差,好岗位的要求也高,也不容易做出大的成绩来。救火的岗位,你做成功之后,也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认同。所以每一分辛苦都不会白付出,每一份悠然自得也要获得一个压力。当我们拿到的牌不好的时候也不要抱怨,要竭力把它打好。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进行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网友迫不及待的在网上提出了问题。接下来我们进入到提问的阶段。第一个问题是向唐总提问。这位网友说,在目前的国企的环境里面,面对一些顽疾。比如说人情关系网、论资排辈,青年人怎么能够一步一步做出自己的成绩呢?

唐勇:应该要承认,我们的国企在近二十年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种全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们的国企有很大的进步了。当然我们泛泛的说,还是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刚才这位网友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总体来讲,还是给年轻人很多机会,只要你干出业绩,不会被埋没。我们身边看到了很多人,包括我们南航内部,确实有很多机会给年轻人崭露头角。包括我们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把一些领导岗位拿出来竞聘,也是给年轻人一些展示的机会。即便没有这样的竞聘,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上,只要你能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展现才华,一定会有机会露头,挡不住的。

主持人:不要太在意目前这些环境中存在的不如意的地方。

唐勇:小环境中不如意的地方可能会有一点。但是总体来讲,给年轻人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你天天在那里抱怨,我想没有人会发现你。

主持人:王总,您说过抱怨难找工作之前,先问自己大学四年是怎么学习的。现在大学里面能够沉下心来学习的人太少了,创业、个人娱乐、恋爱占据了大学生太多的精力,这四年到底应该怎么样度过才不算虚度?

王兵:前几天我去北京农业大学做一个报告。我发言前第一个讲的是,希望大家把下面两个小时用好,因为这两个小时是你自己的,谁也替代不了,所以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我说,哪怕你在这两个小时看一下托福,学一个英语,也不要把这两个小时用来打瞌睡。老师讲的不好,你可以自己自学。教育部安排的课程你不想学,你要不要学习你感兴趣的?你小说爱看吧?你小说都不爱看,那你喜欢什么?我就喜欢谈谈恋爱、跳跳舞。那你专门做这个也行,总而言之把你的时间用好,这个时间做什么都行,好好上课也行。专业课你不爱上,去学你爱学的也行。我们大学上了大一之后就放假了,很多学生是度假四年。现在大学生有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后果,就业的渠道不够多。还有很大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度过这四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包括工作也是一样。有个学生跟我说,我们单位有一个宿舍,有一个新学生很聪明,说你们老抱怨早上没有时间吃早饭,我就很聪明,我早上起来洗把脸之后,赶紧跑到办公室,让领导看到我来了,然后假装上个厕所,然后回去吃饭,再睡个回笼觉。我说你这样做对公司没有多大的影响,对你的领导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唯一影响的是你自己,你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丧失了提高能力的机会,丧失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丧失了上进的机会。

主持人:看起来是一个小聪明,实际上会毁了自己。

王兵:现在每个大学生都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做,也不一定要后悔,人生是一个微积分。我今天为什么是这个状态,我为什么没有考上更好的学校,我工作以后为什么没有比别人成长得更快。其实今天都是你之前每一天度过的时间加加减减的总和,都是有得有失的总和。重要的是从这一刻开始,你要怎么样度过。你是大二的学生,大一我完全是度假的时间,现在要不要开始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不要考虑说,我是为爸妈学还是为老师学,为学校学还是为领导工作。其实你为你自己学,你为你自己工作。

主持人:从现在开始用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未来一定会有收获。这位网友是向唐总提问。看到对您的报道,您对理想的追求非常执着。而我们在择业的时候对自己经济、社会方面的压力渐渐的磨灭了我们的理想。在现实压力下我们好象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可能是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之后都会遇到的困惑。

唐勇:这个挺难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我们离开大学校园走入社会之后,就不得不面临很多的压力,包括家庭、谋生,包括在工作环境中碰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甚至有时候还有失业的风险。我觉得人这一辈子要走的长远、走的稳健,也能够有所成就,总要有一些东西,我指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支撑着你往前走。当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总是需要解决我们在生活中的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仅仅有钱我觉得不够。钱多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在我们学生时代,当我们工作以后,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信仰也是不一样的,没有办法用一把尺子来完全拉齐。但是在我们的精神中总要有那么一种东西来支撑你,告诉你朝前走。那个东西你自己去寻找。

主持人:可是有人会说,我现在找工作已经找的精疲力尽,可能找的还特别不好。可能我原来有一个特别伟大的理想。

#p#分页标题#e#

唐勇:所有的理想都是从脚底下开始走出来的。其实前面我们说了很多,都是告诉我们的青年朋友们,要脚踏实地从手边的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你别觉得离你的工作很远,你干着干着就一步一步的向你的理想靠近了。刚才网友们聊到在学校的学习,怎么样更有效的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我在哈佛大学的某一个图书馆凌晨三四点拍过一张照片,灯火通明,所有座位都是满的。人家的学生照样在那里学习。我们今天中国也是世界第二了,我们一直觉得自己有机会实现民族复兴,去赶超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可是如果我们的同学们在学校的时候连这样一种学习的精神都没有,很难说你最后实现个人理想也好,实现我们民族的理想也好。说到底,你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从手边的工作去做,哪怕你觉得它是卑微的和微不足道的。

主持人:从点点滴滴做起,说不定某一天你就发现自己的理想就到了。

唐勇:对。而且你要尽力把它做好,而不是敷衍。

主持人:王总,这位网友说,我感觉您从一个小小的销售人员做到今天的董事长,中间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您当初选择做北新销售的时候,有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吗?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吗?如今做管理工作,是您一步一步被事情推动到现在这个位置上,还是您主观有这个目标之后才努力的?

王兵:这个是双向结合的。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你没有机遇,没有更多领导的帮助也不会成功。是双向结合的。我那个时候有一点点,但是不像现在这么清晰。就觉得节能环保事业是有这个意义的,我有这个使命去推动他,我要跟跨国公司竞争。在年轻的时候自然是模模糊糊的,但自觉、志气年轻人必须要有。我大学四年是天天跑出去玩。我到图书馆是不用证的,我可以直接进去,都认得我。包括有一些课根本不爱听,你也不用浪费时间,你拿书看,不行就溜走。我不是鼓励同学们不上课。我大学四年看了很多书,看了很多历史书。觉得应该有这个志气。这是我做销售推广选择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想法。当然,我后来一步一步的成长,有领导的提携,有自己的业绩,也有自己的努力上进。你只有到了更大的舞台的时候,才有更大的使命感。年轻人如果把我要当更大的官、更高的职务当成理想,你欲速则不达。如果你有更大的责任感,那个时候有更大的舞台给你。因为有更大的舞台才能发挥你的更大的使命感、责任感。你有实现责任感的能力、有这样的积累和业绩,就会给你这样的舞台。我不是反对年轻人上大学谈谈恋爱,顺便看看书,混毕业、混及格。毕业以后我就等着什么时候提拔我。其实我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

主持人:我觉得你们的意思是在讲,这个工作要从最基础的点点滴滴做起,但是心里面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大的理想做支撑,这样才能引导你一步一步往前走。

王兵:很多时候是通过我自己努力工作,得到更高的收入、更高的职务。如果你把这个再往前走一步。我是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能够实现更大的抱负、帮助更多人、成就更大的梦想,这样的想法更容易成功,看起来更虚了,其实会更实。你会很有成就感,不会计较隔壁的同事提拔了我没有,隔壁张三比我多发一百块钱,我很不高兴。这些东西都是负能量,会影响你工作的热情。如果你每天都会被你在什么行业、多少工资限制的话,就会影响你工作。我本人就被分配到很土的一个行业,建材行业,很多人不愿意去建材行业。你在这个行业里面虽然没有金融行业那么制高点,但是一样能够为国家、民族创造价值,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能够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们作为一个央企、一个上市公司,我们可以跟跨国公司竞争,并且打败他们,这样就很有自豪感。

主持人:唐总,接下来这个问题是向您提问,他说你毕业以后从证券所的研究员,过渡到投行当副总,最后为南航工作,现在是南航的高管。您自己心里面有没有一个规划?您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做研究、做业务,或者是搞管理?

唐勇: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刚才这位网友简单替我画了一下我的职业路径。可以发现,其实没有更多的偏离。我们做研究员也好,做业务经理也好,到现在做管理工作也好,其实对于这个行业来说,他仍然还在这条跑道上在跑。包括我在南航,我管的也不是航空运输的工作,我管的还是投资和资本运营的工作。但是我觉得里面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要坚持,你如果想成功,我们还是要坚持在一个专业中把它做精、做扎实。我们很难去想象真的在多个领域中我们都能够成为专家、都能够成为佼佼者。那个非常难。

主持人:其实是要挖一口深井,而不是挖十个树坑。

唐勇:对。你在一个行业中做到极致,你就是一个成功者。建材行业也成为了美丽中国的一个优秀代表。金融行业也有波峰、波谷的时候。证券行业去年多惨啊?所以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在人生中他其实就是一个小的波澜。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发展来说,只要坚持这条路,告诉自己我继续往前,而且做深做精,一定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唐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不管你是做哪一个具体的职位,其实你都要贯穿着学习、创造和你的艰苦的工作,或者说艰苦的劳动,这些东西都是隐藏在其中的。只要把这些东西做到了,具体的职位只是一种变换。里面的精髓都是一样。比如,我现在做高管,我做管理工作。其实我也在做研究。我也在抓业务。特别是我对业务要懂。金融行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这个行业聚集了很多高学历的人才,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讲,如果你不懂业务,你驾驭不了他们。而且你没有办法指导他们的具体工作。所以,我觉得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主持人:接下来这个问题是问王总。这位网友看来非常了解王总的整个职业历程。他说您总是在解决公司里面别人搞砸的事,别人可能就要获得成功了,但是您却要付出比别人几倍的努力,甚至有时候刚有头绪又会被调走做另外的领域,这样成果出来的比较慢,您会不会觉得自己奋斗的过程太过于艰辛、缓慢了?

王兵:我更正一下这位网友的问题。每次去救火不是痛苦,而是机遇、幸运。我第一次去外地,是外国企业大规模对中国席卷的时候。这对于我这个25岁的年轻人是一个机会。我从外地回北京去另外一个公司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那个当时确实是搞砸了。当时给我分了七件工作,后来当时资深的副总跟我说,这七件事情都已经是死掉的事情了,肯定是没法解决的问题了。当时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工兵”,少了一横。我后来又回到了北京,虽然那个时候北京业绩下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它的基础很好。所以我很感恩有这样的机会。我回到了一个基础很好的企业。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看到了这个机遇。所以我才能把潜力发挥出来,才能做的更好。包括这位网友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更正一下,一定要有一个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意时感恩,不如意时修行。你永远在感恩,而不是去抱怨。你永远说为什么不让我去一个天天提拔我、账上很多现金、业绩非常优秀,坐在那儿天天喝茶看报纸就能做好一个好公司的总经理。这样你永远没有机会。我感觉恰恰是这个企业有很好的基础,你看到了它的闪光点,把它很好的发挥出来。正是因为曾经做的不够好,你才有机会来做。要感恩各种各样的机会,感恩别人做的好,要发现这个优点,把它发扬光大。你要感恩曾经遇到的困难,你去解决,对你学习和新的磨炼,对你个人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心态,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正确的心态,正能量的背后是良好的心态。没有好的心态你就看不到正能量,你肯定的是负面的、阴暗的。如果你有好的心态的话,你才能去发现正能量和传播正能量。

主持人:时间过得很快,虽然还有很多网友在不断提问,但是我们今天的访谈可能就要到此结束了。谢谢两位嘉宾的到场。各位网友再见!

唐勇:谢谢各位网友。

王兵:谢谢各位网友!

邹磊因有事今天没能到访谈现场。以下为中国青年报记者对邹磊专访的实录。

记者:在哈尔滨锅炉厂期间,领导给您两年时间,让您整顿资不抵债的平山分厂。您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让平山分厂扭亏为盈了,您是怎么做到的?

#p#分页标题#e#

邹磊:说实话,当时是临危受命,平山分厂是1964年建厂的小三线企业,这个企业曾走出过两位省部级领导,有职工和家属上千人,要是在我手里被卖掉,我不成了历史的罪人么,我下决心只能把平山分厂搞好。思路决定出路,提出二次创业,自强不息,统一干部员工思想。坚持生产经营中心,以市场和用户为宗旨,用技术、产品和服务为引航,重振昔日雄风,同时,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治厂,要求干部员工爱厂如家。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做到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各项指标均实现了大幅的增长,仅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扭亏为盈。记得当时公司党委书记这样说道: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换了人经营,就出现了新业绩。

记者:您在高考以及青春成长中面对选择时又是如何做的?

邹磊:当年,在大家普遍认为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中,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但进入大学后,我心中对自己说:要用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让自己成为了第一个学校设立奖学金多年无人得到的一等奖学金的学生,并在毕业时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黑龙江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努力学习也一直伴随着我走过了青春旅程。我始终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创造性生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这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参与竞争的根本。庄子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千年慨叹,说的就是时间宝贵、学无止境。基于此点认识,我于1996年攻读哈工大的MBA,2004年继而攻读技术经济博士学位,就是希望在倾力工作的同时,能够在学识上更进一步,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彼岸。

记者:您走出学校,和100多名毕业生一起进入哈尔滨锅炉厂,在与同龄人的竞争当中,您是怎么脱颖而出的?

邹磊:1988年,走出象牙塔的我在众多工作岗位中选择了被称为“文明监狱”的哈尔滨锅炉厂。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我是学工科的,还是想到管理严格的企业去锻炼自己。进厂后,发现和一百多位毕业生一起走上工作岗位,我真正体会到“人才济济”的含义。我知道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唯一拥有的就是认真、踏实工作的决心和永不言败的信念。因此,不管在什么岗位,我都踏踏实实工作。我先后从事过电焊工、容器分厂焊接技术员、劳资人事教育处考核管理员、生产处总调度员。基层的工作实践,丰富了我的经历,特别是工人师傅们吃苦耐劳、勤俭淳朴、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我的心田上打下深深的印记,并以此为榜样,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坚定地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个岗位,就是实现人生之路脱颖而出的阶梯。


Tags: 我爱大庆新闻在线5idaqing,2013装修报价,罗德尼斯内德,mianjujiaoqi,我还活着修改器win7能用吗,快乐宝贝go2012,kiyomi谐音歌词,梦的味道 百度影音,惠民卡盟没非梦专业,优士阁座驾,我是歌手小提琴殷?,我爱大庆在线5idaqing,在线徐州5ixuzhou,东莞卡盟没非梦专业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家装宝典
装修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