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香港站记者 翁晓莹
香港人买楼最忌讳买到凶宅,不过最近几年,凶宅却越来越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楼价实在太高,另一方面,凶宅颇受内地学生欢迎也是原因之一。即使是发生过3人自杀案的“最凶单位”,去年仍以8500元的价格被几名内地学生租下。
曾发生轰动全港的烹夫案的康怡花园,是香港著名的大型蓝筹屋苑之一。
三年前朋友L小姐想在香港买房,我陪她一起去看房子。中介带我们到西环某栋大厦的一个单位,单位的装潢虽旧,但宽敞明亮,最重要的是价格与区内其他房子相比要便宜一些。L小姐看了一圈后不动声色地问中介,“我在网上看到这栋大厦里有一个凶宅单位,是这个吗?”中介忙连声否认,解释说开价低只是业主急于出货而已。
这是我来香港后第一次对凶宅有概念,也从L小姐的口中知道香港有不少刊登凶宅资讯的网站。回家后上网一查,发现网站上不仅会列出凶宅的地址、大厦名和楼层单位,还会详细写出单位内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不仅啧啧称奇。
凶宅长期价格低廉
所谓凶宅,即是指该房屋内曾经的居住者因枉死、他杀、含恨自杀等原因死亡,香港一般将有人在房内自然死亡的单位也称为凶宅单位,只有将病人送出家门,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或在医院死亡的才不算是凶宅。
香港人买楼最忌讳购买凶宅,不仅是因为觉得不吉利,更是因为银行估价不足,甚至不提供按揭贷款服务,因此凶宅的价格都远低于区内同一类型的单位,一般较市价折让20%至30%。具体的价格则视命案的惨烈程度而定,越是轰动的命案,对房价的杀伤力越大。而在跳楼命案中,不管是跳下去的单位还是死者伏尸的下层单位都会受到影响。
提到凶宅不得不提1988年轰动全港的康怡花园烹夫案,该案被列为香港十大奇案之一,更被改编成电影。当年案件中的两夫妻住在康怡花园D座低层12室,丈夫嫌妻子只生了女儿而另结新欢,妻子要求对方离开新欢不遂、伙同弟弟和其他两人向丈夫索要钱财亦未果,最后用铁锤将丈夫打死后,将尸体肢解并放入锅中煮熟,再把熟肉分批扔掉。
案件发生在1988年,1990年之后该单位一直都未曾转手。曾经有人以低于市场价格3成的价格放售,但一直乏人问津,中介更估计就算半价都不会有人买。更夸张的是,由于此命案过于深入人心,不仅命案发生的单位没人买,连带它同层、楼上楼下、甚至整栋大厦的楼价都受到牵连,长期以来一直比市价低。
楼价走高 凶宅亦受欢迎
虽然一般人都对凶宅避之不及,但正因为价格低廉,吸引了一些“剑走偏锋”的另类投资者。香港资深的凶宅投资人伍冠流,因为有装修工人在他买来自住的房子里触电身亡而开始另类投资,如今早已硕果累累。多年来伍冠流易手的单位近百个,绝大部分获利数万至数十万元,即使偶尔失手,也只是不赚不赔而已。
不过即使如伍冠流这样资深的凶宅投资者,近年来也发现这盘生意开始变得不那么好做。香港的楼价屡创新高,就连凶宅价格也连带着节节攀升。去年北角有凶宅成交价格仅仅比市场价格低4%,引起一片哗然。伍冠流10多年来一直坚持凶宅价格要低至65折才入手,但近年来即使放宽标准到7折或8折,也经常买不到合适的凶宅投资,购入的凶宅数量比之前大幅减少。
荃湾六尸案凶宅2年前进行拍卖,参观者络绎不绝。
凶宅为何变得如此炙手可热?除了楼价飙升以外,凶宅在内地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也是原因之一。伍冠流有一个单位位于沙田第一城,2010年以114万元买入。去年7月该单位在放盘不到1周后,就获得三名香港城市大学内地男生和三名浸会大学内地女生,共两批人抢租,最后以9500元的价格与3个男生成交,租金比2010年大幅上升58%,和该小区其他单位租金无异,以买入价计算,回报率高达10%。
同样位于沙田第一城的另一个凶宅单位,曾在2008年发生过轰动一时的自杀案。当时租用单位的一对中年姐弟和母亲3人,在卧室中集体烧炭自杀,尸体在一周后才被发现。这个单位被地产代理称为“最凶单位”,但在去年仍以8500元的价格被几名内地学生租下。
除了内地学生之外,不少老外也是不信邪的凶宅爱好者。身边就有老外朋友到处打听凶宅的信息,称“香港的租金实在太贵太贵”,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在香港租房。这些都是凶宅受欢迎而变得抢手的原因。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