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由韩国成均馆大学文学博士陈冰冰翻译、资深译者吴荣华先生审校的《朴槿惠日记》(精装本)在青岛举行了首发签售会,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译者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解读朴槿惠的心路历程,“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朴槿惠1981年日记中所言正是她逆境中坚强的最好注解。作为精装本,不仅收录了朴槿惠从1974年到2012年的日记,还在平装本的基础上从韩方独家购买了近30幅未公开的朴槿惠本人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
人生写真 近30幅历史照片首公开
2013年2月,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宣誓就职,瞬间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去年6月27日,朴槿惠首次访华。2014年7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访问了韩国,值此之际,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朴槿惠日记》(精装本),不仅真实还原朴槿惠极其珍贵的日记文稿,还在原平装本的基础上从韩方独家购买近30幅未公开的朴槿惠本人珍贵照片。
据当天来到青岛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徐玲介绍,这些珍贵照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真实记录了朴槿惠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包括她和父母、妹妹、弟弟的全家福以及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在第二部分中,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在历经丧母、丧父之痛,代行“第一夫人”,脱离了童真和稚嫩,走向成熟和坚强的朴槿惠。
第三部分将镜头聚焦于2004年之后重新步入政坛、走向总统之路的朴槿惠,亲民、从容的形象颇具女政治家的风范。第四部分则是朴槿惠就任总统以来的掠影,从清华演讲、开启中韩“心信之旅”至访问俄罗斯,尤其是最后特别收录的一组朴槿惠总统访华“靓丽服装秀”和“韩服秀”,将这朵历经风雨的“木槿花”衬托得愈加鲜艳。徐玲说:“书中的近30幅照片,真实捕捉了朴槿惠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是对日记本身最好的印证。”
坚持单身 献身公职也向往夫妻恩爱
《朴槿惠日记》以朴槿惠本人的极其珍贵的手书文稿为底本,由权威研究团队“朴槿惠研究会”精细解读,收录了朴槿惠从 1974年到2012年的日记,并配以时代背景的介绍,包括了其母亲、韩国前第一夫人遇害,其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遇害、亲信背叛等重要事件,还有其本人遇袭的经历和感受。此外,还收录了朴槿惠重新出山,步入政坛及对其推崇的政治理念的阐述,还有其单身至今的缘由、恋爱观和感情经历等。
该书将朴槿惠的日记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从“第一夫人身份”、“母亲”、“祖国”、“我”、“国民”五个角度,以内心独白的形式,诉说自己的成长历程。朴槿惠曾写道:“按照母亲的教诲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从小学开始写日记,一天也没有中断过。”但其1974年前的日记并未公开,只因1974年她母亲去世,才决心放弃个人生活,成为一名公职人员。
除了受父母相继遇害的影响,做一名24小时奉献于公务的人员,也是朴槿惠坚持单身的重要原因。至今未婚,亦无子女的她曾有名言:“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她被世人称为“嫁给国家的女人”。而日记中披露,对当时22岁的朴槿惠来说,做出这一决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的,她在1974年9月18日写道:“我已决定放弃天真烂漫的生活,放弃我的青春之梦。既然命运要求我必须成为一名公职人员,那我只好欣然接受。”
但同时,她对完整的家庭生活也有向往:“每当我看到结婚生子安度晚年的恩爱夫妇,就会感到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幸福是多么珍贵和美好。这也许是我对自己无法拥有的那种生活的一种向往。”
处世哲学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
译者陈冰冰说:“这本书对我的震撼挺大的,她经历的痛苦、肩负的责任和对人生的思考,都非常值得我们去看。她母亲去世时,她正在法国留学 ,突然被要求回国,在飞机上通过报纸才得知母亲被害的消息,几年之后父亲的死以及随之而来的非议和背叛对她的打击更是巨大。”
朴槿惠曾在1981年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陈冰冰认为,当下很多人可能都会经历挫折,虽然不会像朴槿惠的人生这样极致,但她的日记会给读者很多有益的启发。这本日记,可以看作是一首将悲伤和痛苦升华为坚强、平和、乐观哲学的人生交响曲,使读者在触摸朴槿惠心灵的同时,也审视、思考自己的人生。
而朴槿惠的很多人生哲学都来自中国文化对她的影响,正如她自己所言: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成为了其人生的导师。在她的日记中,也不乏《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典籍中表述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子。“要把自己置于他人的立场上去审视,这就是仁”,这是她对孔子“仁”的理解;“修身养性”,是她始终践行的人生真谛,而“中庸则是修身养性之顶峰”。
朴槿惠还在日记中谈到了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他们之所以同室操戈就是因为那里有一只蜜罐,即掌握王权成为天下第一统治者,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力。大凡人类往往在这种诱惑前翻船,这种诱惑足以使人变得六亲不认。他们已经被权力的诱惑迷住了双眼,可恨的是身边的奸臣、小人们像苍蝇一样趁虚而入不停地煽风点火 、看风使舵,加剧了王室内部矛盾的升级。王室的悲哀大都是这样发生的。”
24小时书店试营业 一晚纳客约500人次
7月18日晚9时,位于新华书店书城二楼的山东省首家24小时书店“明阅岛”开始试营业。记者获悉,截至19日上午9时,24小时书店总营业收入近万元,总人流量约500人次。
7月18日晚上9时许 ,当书城卖场打烊后,就有读者三三两两聚集到“明阅岛”,有人坐在桌前看书或在书架前选购图书,也有一些年轻人点了咖啡等饮品和好友在这里聊天。一直到晚10时,是24小时书店的客流高峰,共接纳了约80位客人。
“复古的装修风格,很有味道”,32岁的岛城市民王虹于当晚11时许到了书店,她说图书品种挺多,比自己预期的还要好,以后会经常来体验夜读的氛围。此外,还有读者认为,24小时书店首晚非常“热闹”,如果今后在书店内聊天的人声音能更轻柔些,让书店的环境再安静些就更好了。
25岁的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刘文川见证了“明阅岛”的第一个不眠之夜,他告诉记者,自己挺忙碌的,不断有读者点饮料、查询图书。由于当晚推出了全场 7.5折的优惠活动,一位从济南来青岛探亲的女士一下子买走了《文学回忆录:木心讲述》等40多本书,“我们那里还没有24小时书店,听说青岛开了一家,很感兴趣,就来感受一下,氛围不错。”一直到19日凌晨5时30分许 ,书店里还有3名读者,他们有的是趴在桌子上睡了一会儿后,醒来继续看书。
本版文/记者 王法艳图/本报记者 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