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唐韬/摄
著名设计师王本立先生生活设计漫谈
河南商报记者孙益锐
越出色,越谦逊,越藏名,这是大师们的智慧。作为河南设计圈里德高望重的人物,王本立深谙作品才是名头的根,离开作品,一切虚名都如浮云。他的谦逊,让他越来越靠近艺术的灵魂内核;他的谦逊,也让我们更加慎重地对待自己的笔墨,尽可能多地引用王老师的原话。
王本立
中国陈设艺术专业
委员会(河南)副主任
河南西元绘
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设计理念
去设计、创造一种环境,来影响当今我们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精神步伐渐渐缓慢下来,这样或许能让我们每个人在纵横交错的物质生活中找到质朴的起点,从而接近自然生活的本身。
关注室内设计的语言
——“材料”
记者:王老师做设计这么多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
王本立:用心体会室内设计那诸多的语言“材料”,因这些材料本身保持了最自然的本色之美。设计中不乏拼造型、拼结构这些自以为是的人为因素,往往忽视了材料本身的美;造型的简单与复杂当依据材料自身特质而决定,如此,材料自身的特质便可更好地呈现出来,使材料更具生命力,设计更自然,从而真正做到物人合一,艺术与设计合一,设计与生活合一,生活与自然合一。
关注室内设计的意境——“味道”
王本立:体会室内设计的人文“意境”,“意境”这个词汇蕴含了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多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景象为基础的,通过对景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效果,这不但是创作和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
改革开放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工业现代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的生活起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低矮平房到高楼大厦,我们慢慢习惯了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习惯了快餐食品,体会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便捷,享受到了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形成的压力,也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原本应沉思的时间,失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水,失去了人之初的道德和良心,也失去了生活的本质意义。
前段时间在中国大剧院看陈设的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等,我发现可以通过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探索一种更有内涵的空间感受,通过不同的感受去还原美好的生活状态。当然在室内设计当中可能会受到很多制约,不能随心所欲把自己对空间的理解呈现出来,但它提醒到我,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光影等媒介,利用重叠、序列、对比等设计手法,让空间边界既模糊又整齐,有虚有实,让人产生奇妙的视觉感受,慰藉心灵。例如,点上一炷香,透过灯光的照射,香的轻烟随人和空气的流动,产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射在墙上就形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打破了原有墙面的呆板、生硬,使空间更有意境。
设计一种心态去对待生活,去影响身边的每个人,让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具亲和力,更具质朴之美。也请用感恩之心去对待设计,因为设计是一种高尚的生活状态!
陈设连连看
装修辅材:
小东西大能量
本期嘉宾:
张洪根
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河南)
副理事长
河南一方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装修的辅材如同女人的内衣一样,虽看不到却很重要。对女人来说,一套舒服的内衣比得上几件上好的外套。在装修中,辅材是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锦上添花。
装修辅材选择是一门大学问,诸如腻子、涂料以及各种胶剂和水电材料、各类钉子等,虽看起来不显眼,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旦使用和搭配出现问题,将对以后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麻烦。比方说,腻子质量不好,可能会导致墙面不平、起皮、裂缝;防水涂料选不好,卫生间就容易漏水等。
和主材、家具相比,辅材市场涉及门类多、品牌杂,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消费者在选择辅材时更要留心,尽量到正规的建材市场,选择质量有保证的辅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