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于6月起实施,该标准在全国率先提出“新建多层住宅应设电梯”等强制要求。按新标准盖房子,对得房率、公摊面积有什么影响呢?该标准的第一主编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陈华宁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新标准设计的住宅楼,将比现有建筑更舒适、更安全,同时对得房率、公摊面积的影响相对较小。
4~6层强制设电梯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普遍要求6层以上或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这是根据经济水平和传统习惯规定的。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中国进入老龄化的阶段,为了方便老年人上下楼,上海市在这次《住宅设计标准》修订中新增了多层住宅建筑应设置电梯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明确规定,多层住宅也就是4到6层以上应设电梯,并作为强制性条文执行。
为什么强制规定多层住宅要装电梯呢?据了解,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上海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根据民政部门公布的数字,截至去年底,全市户籍人口数量1432.3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7.1%,比去年增加1.4个百分点。对腿脚不利索的老年人来说,爬楼梯既是负担也是安全隐患。“出台这条强制要求,就是要从设计源头解决这个问题。”陈华宁说。
安装电梯会影响多层住宅一直以来高得房率的优势吗?陈华宁给记者算了笔账:为“一梯三户”的多层住宅安装电梯,由于住户总数少,可选择轿厢尺寸约为1.4米×1.0米、载重500公斤以下的小型电梯,算下来每户增加的公摊面积不足1平方米。而在普通“一梯三户”多层住宅里,包括楼梯、走道等在内,户均公摊面积约4平方米,换言之,加装电梯后公摊面积增加不到25%。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多层住宅本身定位尴尬、市场空间小,新规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另外,新规定还要求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电梯设置数不得少于两台,其中一部电梯应可容纳担架。
楼高70~80米为宜
新标准是国内首份将100至150米超高层住宅系统纳入规范的住宅设计标准。相比100米以下的高层住宅,新标准围绕消防安全等问题,对超高层住宅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强制设置避难层、户内房间应安装自动喷淋和火灾探测器等。比如新版《住宅设计标准》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该设置避难层(区),供人们在发生火灾时疏散避难;避难层不得设置居住用房,通风条件要特别好;避难层净面积按每平方米3人计算,高于每平方米5人的国家标准。“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遇到灾难时人的心情容易烦躁不安,在可能条件下适当放宽面积,有利于创造一个较为宽敞舒适的环境,以平静避难人员的心情,有利于救助。”陈华宁解释说,制定这些要求,主要是考虑到超高层住宅由于高度过高,不仅会增加消防员的施救难度,也会影响居民的疏散和自救,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提高安全性。
相类似的,新标准还要求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设置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及消防登高场地。“通过近年来住宅火灾案例分析,居住区内一旦着火,消防车及时进入居住区扑救至关重要,因此,本次修订对设置消防车道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车道宽度及转弯半径的设计都有明确规定。”陈华宁表示,上海因为用地紧张,住宅楼越建越高是大趋势,但面临的消防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控制超高层住宅的过度建设,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在中心城区为住宅楼容积率设置了上限,另一方面新标准又要求超高层住宅必须满足更严格的使用和消防要求,“这样会造成超高层住宅造价增加、得房率下降,使得开发商和购房者都会权衡,从客观上限制了超高层住宅的发展。”陈华宁说。
而在陈华宁看来,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率、居住安全和造价等因素,目前最适合上海的住宅楼高度应控制在25层、70至80米左右。
舒适、健康、节能
新版标准还适度放宽了住宅朝向与间距等限制,以前的住宅设计要求基本为南北向,今后东西向也可以尝试。专家解释说,考虑到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特大型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城市空间效应,此次修订适度放宽了对商品住宅的朝向与间距等限制,使总平面设计中各种类型的住宅有多种形式的布局,并同时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同时,新标准还首次增加了“全装修房室内空气质量”的内容,将根据有关室内空气污染物限值作出明确规定,作为强制性条文。全装修房的室内装修设计,应该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预评估,室内装修材料以及装修工艺应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包括PM2.5、苯、氨等众多浓度都有限值,装修后的房屋空气质量评估不通过,不能交房。
在节能方面,标准规定,新建住宅必须执行本市有关的节能标准,达到节能60%以上;节电方面,规定每户应该分户设置电表,并且按照户内面积的大小规定每户应控制的用电电量,在楼、电梯间以及公共走道等位置必须采用节能灯具;在节水方面,规定了每人最高的日用水量;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规定低层、多层住宅应该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责任编辑:DF10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