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马M3 1.5MT - 后排座椅和乘坐空间
3.海马M3 1.5MT - 外形观感4.海马M3 1.5MT - 外形细节
从外观可以看到,海马M3车尾被设计得相当的短,而88.5cm这一实测深度哪怕与同级最弱的腾翼C30相比,也足足短了10cn有余。需要说明的是,海马M3原来已很寒酸的后背厢深度,其实还存在着水分。因为后背厢中靠近后座椅部分有一个类似“拱桥”的结构,无疑让M3后背厢“实用面积”进一步的降低。
16.海马M3 1.5MT - 安全性
车厢用料方面,海马M3整体中规中矩,但在一些细节地方会有惊喜,比如前后门扶手上表面就采用了皮革包裹。做工方面,海马M3车厢在同级中可以称得上精致。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海马M3车厢异味稍微显得有点大。车厢味道恰恰是奇瑞、吉利等主流自主品牌近年有大幅进步的地方,海马在这方面显得有点跟不上脚步。
前低后高的腰线设计,想必是让人联想到起亚K3或现代朗动的“罪魁祸首”。所幸都仅仅是“像”,而没有让人觉得恶俗的抄袭感。
海马M3目前仍未进行C-NCAP测试,对于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我们仍不能下任何结论。不过在配置表中可以看到,海马M3在安全配置方面还是相当的厚道,全系标配博世9.1版本的ABS和EBD,ESP系统也普及到手动挡和自动挡的次顶配车型上,顶配车型甚至还有6气囊配置。
沧州佳诚 海马M3 1.5MT―试驾评测
发布时间:2013-04-17 10:03
海马M3方向盘在3点和9点位置,都做了一个浅浅的“酒窝”,能让方向盘与驾驶者手掌拥有更好的贴合。另外,海马M3方向盘在握手处采用了真皮包裹,方向盘对驾驶者的考虑可谓相当的周到。海马M3方向盘不仅手感舒服,握感甚至是同级车型中最有运动味道的。
海马除了拥有自主研发的1.6L和1.8L发动机外,前几年也推出自己的1.5L发动机,也就是丘比特和海福星所用的HA-VVT-1.5发动机,而M3动力则是型号更新的HMAGN15-VF发动机。
海马M3仅有1.5L一种动力配置,配合5速手动变速箱和CVT无级变速箱,前后者分别有5款和4款细分配置车型。海马M3在配置方面其实相当的务实,哪怕高配车也没有太多花哨噱头的车厢配置,体现它们价值的则是ESP和六气囊等这些安全配置。不过海马M3当前仍未公布各车型价格,至于购买哪款车型比较划算,暂时还无法分析。
【海马海福星】
8.海马M3 1.5MT - 底盘表现
后背厢中的“拱桥”甚至在后排座椅放倒后,对伸入前方的物体在形状和宽度形成限制。对海马M3后背厢挑剔那么多之后,尾厢中的全尺寸备胎还是很值得称赞。
仪表盘比较让人遗憾的地方,就是只有续航里程,而没有瞬时油耗数据显示,不便于车主对自己驾驶油耗进行琢磨研究。
11.海马M3 1.5MT - 车厢细节
如果让我来负责海马M3的营销工作,后排乘坐绝对是我要浓墨重笔宣传的部分。从实测数据来看,海马M3长达82mm后排纵向空间甚至超过了更高级别的丰田卡罗拉和大众新速腾。阔绰的后排纵向空间让海马M3无需缩短后坐垫长度,所以腿部承托在同级自主品牌车里绝对可圈可点。
#p#分页标题#e#
进入海马M3车厢,会惊讶于这台车“厚感”十足的前排坐垫,这在同级车中并不多见。厚坐垫无疑能让前排乘客拥有更好的后背承托,但这往往意味着后排乘客腿部空间的牺牲。但海马很多好地调和了这两者间的矛盾,个中原因就是M3后排腿部空间充裕得不用避忌这种影响,详细情况我会在下页展开说明。
海马车标放在同为“海鸥”状设计的银色金属饰条中,双双呼应,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10.海马M3 1.5MT - 车厢用料与做工
在底盘降噪方面,尽管海马M3弹簧和避震器作动声音相当之厚实,但在过烂路时,车厢内有些许细微杂音。这部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后排听到的噪音明显多于前排,而且大部分是从后方传来的,可见后排对于后方而来的噪音隔绝措施做得并不到位。
销售热线:400-611-9623转121
海马M3头灯内有条“奥迪味”十足的“泪眼线”,不过起的仅是装饰功能。另外,我们这台顶配车型,除了配备雾灯外(右上图亮光部分),雾灯旁边还有非常贴合当前潮流的日间行车灯。日间行车灯的安全作用在国内未被认知,不过它提升车辆外观档次的作用目前倒是已受到了广泛认可。
或许是想让客户产生内心关联,过去海马产品在外观设计上总能让人找到马自达的影子。这种情况止于我们今天这台M3,这无疑是海马品牌越发独立自信的一种表现。不过也有人称M3的设计有点像起亚K3,但请注意,大家说的仅是“有点像”,当中决无任何对“抄袭”的指责。毫无疑问,海马M3是一款设计原创度非常高的车型。
9.海马M3 1.5MT - 静音表现
话说马自达与海南汽车分手后,海南汽车用原来马自达323的技术推出了福美来二代车型。多年后,323设计乃至技术已显老旧,于是海马用海马3,以及后来的福美来三代来接手原来福美来二代的市场。至于福美来二代车型,则改名为“海福星”,降级主打6万元级别的市场。
海马M3中控台上的按键均采用一种类金属效果的塑料材质,虽质感比不上一些更高级的车型,但胜在做工还算工整,效果在同级中不错。
海马手动挡车在机械匹配上向来都有较高的水准,如今M3手动挡车型很好地传承了这一优点,完善度做到了同级优秀水准。这部车离合器对日常驾驶来说脚感略重(平时开没问题,就怕长时间堵车),接合的“范围”还是非常容易捉摸,加上与发动机头段扭力的默契配合,哪怕是新手也没有多少起步熄火的压力。在变速箱手感方面,挡位足够清晰,推拉进挡闸一刻能感觉到有缓冲材料在帮你消减机械冲击,手感可跟同级的优秀者腾翼C30,甚至赛欧有得一拼。还有一个更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在低挡高转松开油门时,海马M3不会有让人前俯后仰的拉扯,想要快速起步加速的话,加速升档的过程可以做得很平顺,随心所欲的加速感很像加入了“阻力矩控制功能”手动挡(但不确定海马M3是否有这个功能)。
和我们曾长测过的福美来3代的悬挂比较,海马M3调教还是更偏硬,只不过相比同级对手如腾翼C30、长安悦翔等,其底盘“硬”的程度拿捏得更老道。既保证了对路面冲击的吸收,也留有足够的支撑力来保证车身姿态的平稳,一言蔽之就是有韧性,又有过弯信心。
从动力参数来看,HMAGN15-VF最大功率为82kW/6000rpm,最大扭矩为147Nm/4000rpm,和HA-VVT-1.5发动机可谓完全一致。我们虽然曾对丘比特以及海福星车型进行过试驾,但由于试驾车年份较早,当时这两款车型搭载的都是从三菱采购回来的发动机,HMAGN15-VF和HA-VVT-1.5开起来究竟有何区别,暂时还不能作定论。但可以肯定的区别是,HMAGN15-VF能满足最新的京V排放标准,而HA-VVT-1.5只能满足国四标准。
后排座椅人体工程学是自主品牌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但海马M3在这方面已经难以让人挑出毛病,坐垫和靠背的角度设定都没有任何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座椅填充物的软硬取向亦是如此。同时中央乘客的待遇也相当齐全,有三点式安全带和头枕。不过和夸张的腿部空间相比,海马M3后排头部空间则显得较为中规中距。
值得称赞的是,海马M3驾驶座提供了同级不多见的高低调节,这无疑能适合更多身材体型的人。再贪心点说,如果能加入方向盘前后调节的话,就会更加的完美。
2.海马M3 1.5MT - 车型背景海马M3有两种变速箱配置,分别为5速手动以及CVT无级变速。我们拿到这台试驾车采用的是5速手动变速箱,它和海马自主研发的1.5L发动机匹配起来的表现如何?请往下看。
日常如果习惯高挡低转行车的话,海马M3有不错的亲和力,就算1000转出头的方式慢行,也能平稳地前进。以2500转换挡,输出力道对于日常行驶恰到好处,既没有紧绷的推力,也没留下给人指责“肉”的理由,甚至在2、3挡还有轻快感。这是M3容易让人觉得好开的一个方面。
我们试驾的顶配M3轮胎搭配为195/55R15,宽度对于这款车而言可谓相当的厚道,只是15寸的轮圈半径一定程度“拉低”了这台车在外观上的气势感。
15.海马M3 1.5MT - 尾厢
17.海马M3 1.5MT - 价格和购买分析
论性能,海马这台1.5L发动机不如自家1.6L发动机那么有冲劲,整体性格比较“平”,比如在路上想超车要做中段加速,踩深油门保持挡位加速的话,虽能感觉车速在提升,但随着转速上升动力的“增量”并没有明显变化。懂得手动挡驾驶的,可以手动降挡提升加速感。总体来说,海马这台自主1.5L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跟其他几个自主品牌同排量对手相差不大。
6.海马M3 1.5MT - 发动机和变速箱
1、海马M3 1.5MT—试驾评测
海马这台HMAGN15-VF发动机在怠速时的静音表现非常出色,虽还能听到一丝声响,但已堪称自主品牌1.5L发动机最安静。只不过在上到2000转后,这台发动机又回归到“自主品牌”惯有的噪音水平,上到3000转之后则是平均线以下的表现,甚至高速行车时很多时候发动机噪音还能盖过底盘噪音和风噪。
12.海马M3 1.5MT - 前排座椅和乘坐空间
海马M3门壁板杯座以及储物小格在数量,以及位置设定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储物小格内的绒面底衬能为置入其中的小物体提供附着力,防止物品在驾驶过程中与储物格边缘撞击而产生额外噪音,中央扶手箱也有同样的设计。自主品牌6万元级家轿能有如此周到的人性层面考虑,着实很值得称赞。
海马M3的储物空间整体上是不过不失,只是挡杆前方仅有两个杯座,而没有其它车型惯有的储物格。毕竟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挡杆前方储物格的使用频率非常的高(因为这个地方拿取东西最顺手也最“顺眼”),经常会在这个地方放置随身钱包、手机等需要频繁拿取的随身物品。其实杯座在平时也能充当储物格的功能,但当需要放置饮料的时候,车主的随身物品只能放到门壁板等处的储物格上,拿取物品需要扭身低头,或是要配合较大幅度的视线转移,稍显不便。
【海马丘比特】海马M3车厢设计很懂得与自家的“海鸥”徽标呼应,以中控台底部作为海鸥的“头”,然后翅膀往左右两边扩张,将主副驾驶位环抱其中。海马M3内饰设计很值得称赞的就是面板弧面的处理,使车厢各处看起来都有“凹凸有致”的层次感,甚至让人怀疑海马M3内饰设计是否出自海外设计公司之手。
不知是否事前有心预谋,由于名字和宝马性能车相同,M3这一命名已起到吸引关注的作用。无独有偶的是,海马M3还与长城的哈弗M3“撞名”,两台车锁定的都是6万元级市场,只不过两车车型定位并不相同,否则将出现M3争霸的尴尬局面。好了,我们说回正题,在这台海马M3正式上市前,我们就跟厂家借到了试驾车,来对此进行详尽的全国首试体验。
或许是和马自达有多年共事经历的缘故,海马各车型的底盘表现向来都可圈可点。这不光是基于老323底盘结构的后续车型,连采用海马自家全新底盘设计的丘比特亦是如此。海马M3和丘比特一样采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结构,对比发现,两车悬挂在细节布局上也非常相似,这就是我在前文中说M3是“丘比特三厢”的原因所在。
海马M3很值得称赞的一个地方,就是ESP普及到手动挡和自动挡的次顶配车型,而且还能通过驾驶席左下方的按钮进行开闭控制。海马M3主副驾驶位的梳妆镜都带了照明灯,不过只是顶配车型的“特供”。
14.海马M3 1.5MT - 储物空间
5.海马M3 1.5MT - 车身尺寸
当海马M3动起来后,我们还是从它身上找到了海马在自主品牌里很有特色的驾驶乐趣。车速无需太快,就平时常用的50-80km/h,它的转向回馈比其他对手更自然,3.0圈的圈数快慢适中,手动挡准确,底盘支撑信心又足够,以及优秀的方向盘握感(后面车厢细节部分会细说),可以说各个驾驶层面机械协调得很默契,与同级普遍走平庸路线的对手相比,海马M3能给人适度的乐趣。
海马M3尽管还没有公布价格,但市场普遍认为它是海福星车型的继任者。但从底盘构造来看(具体看底盘表现一页),海马M3很有可能就是丘比特车型的三厢版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M3产自海马郑州工厂,这里原来主要生产微面和唯一轿车车型海马王子(微型轿车),而M3是他们制造的第一部主流三厢车型。目前海马M3尚未上市,预售价6-8万元。
不过再往高速开,整车开始显出廉价感,能听到的噪音变得滋扰,车厢直行时转向似乎有点不安定感(但底盘稳定性没问题),提醒驾驶者这款车好歹只是6-7万级别的“货色”,实用易驾才是它最大的驾驶诉求。
需要批评的是,海马M3车窗升降速度稍嫌快得有点“神经质”,好处当然是能提高升降窗效率,但副作用则是让人难以捕捉车窗高低定位。其次,也让人担心电机在每次升降窗时负荷过大,从而对耐用性造成影响。
日常驾驶方面,M3的液压助力方向盘在低速挪车时,扳动所需力量会稍微有点重,建议女性买家在4S店试车时多尝试低速挪车,看看自己对此能否很好地适应。不过在车辆真正行驶后,方向盘的轻重就会归于正常,可见还是转向助力未做到最完善的程度。
7.海马M3 1.5MT - 实际动力表现
在上文我们也提到,海马M3发动机高转噪音问题尤为突出。以100km/h速度巡航,发动机转速在3000转左右,只要高速公路路况稍好,发动机噪音竟然能压过风噪和路噪来唱主调,这是在其它车型上所不多见的情况。
我想,如果M3跟随潮流把B柱做成黑色,整车侧面高级感将有很大的提升。从数据表可知,海马M3长宽高都处在同级偏上的水平,不过2600mm的轴距显得较为之平淡。但后排乘坐空间和轴距之间往往并不成直接关系,对于M3后排乘坐的惊喜,我先卖个关子,留到后面叙述车厢的篇幅再来跟大家分享。
海马M3试车开篇“撞名”的尴尬
“字母+数字”的命名方式在自主品牌中可谓相当的泛滥,如比亚迪的“F+数字”系列,奇瑞的“G+数字”系列,以及长城的“C+数字”系列等等。当大家都采用类似命名方式的时候,“撞名”尴尬就不可避免,比如奇瑞和比亚迪都有G3和G6、中华和瑞麒都有X1……原本“独善其身”的海马也将加入这个行列,推出自己的“M+数字”车型系列,定位6万元家轿的M3则是首款产品,而日后还会推出定位B级车市场的M8车型。
联系地址:开发区八里屯路口东行200米路北
受制于成本,M3座椅包裹真皮手感较为生硬粗糙,但胜在座椅填充物较软,因而座椅整体乘坐舒适性还是相当出色。另外,M3座椅比较超班的一个地方就是对包裹皮革进行了打孔处理,相对而言会更利于驾驶者背部透气。